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专题活动
【专栏】检心廉语——《第二十条》观影有感③
时间:2024-04-09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开栏语:今年推出春节贺岁片《第二十条》,通过电影的表现手法将抽象的司法活动与寻常的百姓生活生动再现和倾情演绎,用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拉近了司法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让一个个鲜活的检察官、当事人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更给每一个默默工作的检察人极大的启迪与鞭策。为了进一步丰富干警的思想文化生活,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旅顺口区人民检察院组织了集体观影活动。作为最接近人民群众的基层检察院,不少检察人都曾有过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职业追求与现实工作遭遇的责难不解之间思想碰撞冲突,也有一些难以言表的心酸与纠结在这部喜剧电影得到了洗礼和慰藉。下面,请随小编,围绕“法·人生·公正”三个关键词,走到普通检察人的精神家园,谈理想,谈醒悟,谈收获,倾听身为旅检人的观影感受。

讲述人:办公室科员 王思予

电影《第二十条》围绕情与法展开,在法律与道德、人生的交织碰撞中传递出执法者匡扶正义的坚定信念以及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喜剧的外壳下、艺术性的表达中讲述出正义虽久必至、虽远必达的真理,更昭示出公平正义究竟源自何处。

公平正义源自执法者的执着坚守。“刑法里的56681个字都在诉说公平正义。”影片中检察官韩明、吕玲玲在面对案件直接证据缺乏、办理期限临近、相关方要求尽快起诉等重重阻力时,坚守公正——坚持寻找直接证据、坚持打破司法习惯、坚持正当防卫的诉求。无论是吕玲玲在被取消办案资格后独自承担处罚,默默支持搭档公正办案,最终找到认定正当防卫的关键证据;还是韩明在主管领导及听证代表给出不同意见时,坚持认定案件应为正当防卫而不起诉,这些因素促成“第二十条”得以激活。

公平正义源自对百姓朴素情感的积极回应。“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难道不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吗?”影片中的三个案件当事人为了一个“公道”而走投无路甚至家破人亡,被逼无奈只能以死的绝望换正义的希望。正如主人公韩明所说,追求公平正义要付出代价,但这个代价难道要老百姓用自己的命运、整个家庭的命运甚至是几代人的命运来承担吗?以检察官为代表的检察人是法律权威的捍卫者,更是百姓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因此“高质效办理每一个案件”,用真正的公平正义去回应每一个老百姓的诉求、每一份朴素的情感期待,才是对正义的坚守。

公平正义源自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与传递。民族之魂,文以铸之。价值观作为文化中最深层次的要素,决定了民族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境界。影片《第二十条》通过三个典型案例宣告“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是非观,宣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观,宣示见义勇为的正义观,而法律所要守护的正是这些价值观的传递,因为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不会有没有天理的国法,不会有没有人情的天理”。想法决定做法、做法决定一生,以法律的守护让正确价值观沁入人心,才能塑造出“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民族信仰、价值取向和精神气质。

掬一捧正义的清泉,敬天理、敬国法、敬人情,敬始终坚守正义的你我他。

讲述人:办公室科员 冯琳

在《第二十条》这部电影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韩明检察官与吕玲玲检察官在办公室的一场冲突戏:韩明检察官把一个个历年正当防卫的司法判例找出来,摔在桌子上,说这么多的判例原来都是这么办的。但是吕玲玲检察官质问“你觉得这些都对吗?”“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如醍醐灌顶般惊醒了韩明检察官,也惊醒了每一个法律人。是啊,惯例并不是司法工作者的镣铐,原来这么办现在就一定要这么办?打破惯用思维,从立法的精神出发,去理解刑法第二十条的真正实质内涵,及时转变司法理念,否则就只能原地踏步,让正义无法得到伸张。

电影中是通过王永强等案子向公众再度阐释了刑法第二十条,而现实中则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昆山龙哥反杀案让沉睡的刑法第二十条被大家提起,办理此案的王勇检察官在参与起草案件相关通报时,把“合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正当防卫是“以正对不正”等法学理念向社会公众清楚阐释,赢得了一致认可。在昆山龙哥反杀案后,2020年8月,两高一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出台,对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起因、时间、对象条件等提出了明确规定。今年,有关正当防卫的刑法第二十条也已被写入“两高”工作报告中。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为持续引领正当防卫理念,过去一年,检察机关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同比上升25.5%。

唤醒刑法第二十条需要司法机关和社会公众共同努力,需要让“以正对不正”、“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等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只有当不法没有市场时,正义才会大行其道,司法才会更有力量、更有温度,才会唤醒社会的正义之道、浩然之气和法治之光。

讲述人:办公室主任科员 王成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所有正确的事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电影《第二十条》中的三个事件都是我们在现实工作中可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或者说已经存在或正在发生,在解决、处理此类问题,实质上是要梳理好情与法的关系。

电影《第二十条》充分体现了法治精神,体现了站稳人民立场,依法保障人民权益,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公平正义是法治建设的要义,检察官就是要做维护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捍卫者,勤学习、勤思考,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用心做事、用情沟通,做好群众工作,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法治环境和法治氛围,不断增强全社会对公平正义的信心。

当下,作为基层检察院的党员干部必须要有担当作为,面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矛盾不回避、不拖延、不推诿、不懈怠,用情想事、用法处事、用理成事,做好法律解读、政策宣传、思想疏导,真正把检察为民的意识根植在骨子里。

讲述人:法警队队长 张蕾

《第二十条》这部笑中带泪的电影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当韩明最后慷慨激昂的陈述最后观点时,触动人心的连续反问,唤醒了司法人深埋心中的法律信仰。“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是无数家庭在司法惯例的枷锁中的无声呐喊,也是老百姓对法律最朴素的情感期待,让人感受到沉甸甸的力量,警醒着每一个司法人。

作为一名检察干警,我要对法律和职责充满敬畏,持法律正义之剑,逐法治之光,怀揣公平正义的信念办好每一个案件,在法律实践中兼顾人文关怀,才能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讲述人:政治部调研员 刘勇杰

电影《第二十条》的两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感触颇深。“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很接地气,法律是坚守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影片围绕刑法第二十条这一主线展开的,用检察机关召开听证会来解答群众普遍关切的问题把影片推向高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弘扬社会正气,不能让见义勇为者寒心,这也是法律给予好人的底气。根据案情疑难程度和社会影响,检察机关每年都会组织公开听证,检察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征求代表委员意见,并阐释法律适用,让当事人、律师等相关各方坐在一起沟通交流,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执法方式考量了法理和情理相结合,真正让老百姓在每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讲述人:政治部科员 张涵

电影《第二十条》用141分钟全面、系统地呈现了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从不敢适用、不愿意适用到切实转变司法理念依法适用正当防卫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

影片以以现实题材小人物视角为切口,通过艺术的形式讲述了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正当防卫制度,以及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之所以打动人心,就是因为这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百姓身边的事情,看似遥远,却时时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罗翔老师说:不要站在上帝视角,老是站在“事后诸葛亮”的理性人立场,而要站在事前的一般人立场。

观影结束后,我深刻感受到,检察人只有始终秉承初心,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才能在司法公正之路上行稳致远。

讲述人:政治部主任科员 李晓云

电影《第二十条》男主人公韩明,作为一名检察官、作为法治的捍卫者、作为公平正义的守护者队伍的光荣一员,经历了信访当事人交通意外身亡,孩子见义勇为制止校园霸凌却被立案,在办案件当事人家属跳楼以证清白等一系列心灵冲击事件,从貌似被生活磨圆保护壳中破茧而出,初心使命得到了深度唤醒,维护公平正义的代价绝不能让无辜受害的老百姓承担,这正是刑法第二十条的意义所在,也是司法者为之奋斗的精神支撑。

第二十条不是冰冷的,从被制定的那天起,它就带着正义的光辉和公平的温度,有了司法者的坚定捍卫,公平正义才不会迟到,因为迟到的代价是每一个案件当事人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讲述人:政治部主任科员 姜华

当得知最高检参与推出2024年贺岁档电影《第二十条》,便对张艺谋的这一作品充满期待。经过多次刷片,更是对检察人该有一个怎样的法治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特别是对如何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更理性的考量。

首先“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价值理念更加地深入人心。刑法第二十条中规定了正当防卫这一刑法理论,阐述了当不法侵害来临时,当事人用恰当的手段维护自我的生命、人身、财产安全的正当性。影片中的三个浓缩的故事,从不同的侧面讲述了不法侵害产生的不同社会后果,不论是由刑事伤害导致的涉检缠访闹访案件,还是校园学生霸凌引发的社会治安案件,面对不同的案情走向,都反映出司法机关应独立执法办案用权,不能被案外的因素左右、裹挟和干扰,法治社会必须最终回归到通过法治手段来维持正常社会秩序,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与尊严不容被践踏。

其次“我们办理的不是案件,而是别人的人生”和“如我在诉”执法观念正逐渐成为普遍共识。任何人都没有天然免疫力,即没有人是天生的违法者,违法者也不必然是罪犯,人人都可能是潜在的违法者、嫌疑人。影片里检察官韩明,通过家人的经历和遭遇启示,实现了从惯用办案做法转为“如我在诉”思路转变,克服阻力、查明真相,勇于打破法条适用沉默,折射出作为国家意志体现者和维护者的检察担当,释放良法善治的人性光芒。



12309中国检察网
案件信息公开
  友情链接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正义网

· 大连市人民检察院

 
旅顺口检察微博
旅顺口检察微博
旅顺口检察微信
旅顺口检察微信
版权所有  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检察院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